ZEC持续上涨,隐私赛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项目?
编者按:
在加密世界的技术演进中,隐私从未真正离场。如今,随着链上活动日益频繁、用户群体不断扩大,隐私再次成为不可回避的核心议题。
从密码朋克的理想主义,到零知识证明、全同态加密、多方计算等技术的落地,再到一系列面向用户的隐私应用逐渐成熟,我们正在见证一个隐私重塑的时代。
这篇文章试图回答一个简单却重要的问题:在一个所有行为都可能被记录、分析、追踪的链上世界里,我们如何保留属于自己的空间?
以下是原文:
加密与隐私:自由的起点
如果历史能提供参考,那自由总有办法赢得胜利。而在加密领域,押注隐私,其实就是押注自由。
嘿,说真的,只要你有 ZachXBT 那样的链上侦查能力(和耐心),加密交易是可以被追踪的——你早就知道了,对吧?
如今,我们甚至能查出是谁清空了你的钱包:可能是个 78 岁的老奶奶,也可能是那些让整个加密圈神经紧绷的朝鲜黑客组织。

是的,前面提到的那些糟糕案例确实存在,但它们之所以能被揭露,是因为链上活动是公开的。
没错,所谓公开账本,真的就是公开的。
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,但那些老加密人都清楚:比特币以及整个加密世界的起点,其实源自 cypherpunk(密码朋克)运动——一个以隐私为基础,构建开放社会的理想。
正是这个理念,催生了 David Chaum 的隐私导向型数字货币 Digicash,它采用了盲签名技术;也促成了 Wei Dai 提出的匿名、去中心化支付系统 b-money(听起来像个说唱歌手的名字,对吧)。
后来,Satoshi 又往前推进了一步,在一个完全透明的账本中嵌入了一定程度的隐私设计。比特币依靠的是伪匿名地址和加密哈希,而不是实名或身份信息,营造出一种匿名的错觉。
但这种错觉并没有持续太久。随着智能合约的兴起,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可编程性,隐私逐渐被边缘化。
如今,随着加密的再次普及,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:隐私,是否仍是加密世界的核心原则?
隐私的讨论已经不再局限于在公开账本上收发资金,而是延伸到了链上应用的各个层面。
在今天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探讨加密世界中的隐私到底意味着什么,它包含哪些维度,有哪些围绕隐私构建的产品,我们该关注什么,以及我们对加密隐私未来的思考。
坐稳了,我们开始。
加密中的隐私到底意味着什么?
理解隐私最好的方式,是从传统金融(TradFi)的角度来看。
在传统金融体系中,隐私意味着你的个人数据不会被公开,只有经过授权的机构才能查看。这包括你的生物识别信息、交易记录、账户余额等等。
而在加密世界中,隐私的核心理念是:保护用户在链上交易中的个人数据。真正的隐私,是让数据只对用户本人或其授权对象可见、可理解。
很多人会把隐私与匿名混为一谈。在加密文化中,匿名确实与隐私密切相关,但两者在技术层面上是有区别的。
举个例子,隐私关注的是隐藏交易细节,比如转账金额、交易双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;而匿名则是指隐藏交易参与者的身份。
一个清晰的对比是 Zcash 和 Monero。Zcash 通过加密技术(如 zk-SNARKs)来隐藏交易金额;而 Monero 则使用隐匿地址和环签名技术,对身份信息进行伪匿名处理。
不过,为了这篇文章的讨论,我们会将隐私视为一个更广义的概念,其中也包含匿名性。
为什么隐私在加密世界是一个重要议题?
但如今,随着私人监控公司迅速扩张、金融影响力日益增强,以及 AI 技术发展带来的数据滥用风险,关于隐私的警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敲得更响。
如果缺乏隐私保护,区块链上的数据可能暴露用户的消费习惯、财富分布、政治捐赠记录以及交易对象关系——而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当之手,可能被用来进行极端程度的操控或剥削。
另一个隐私在加密领域至关重要的原因是:没有隐私技术的支持,加密就无法真正实现抗审查性。
隐私能保护个人和组织免受胁迫,使他们能够在链上金融系统中自由参与,无需许可。
隐私也能保障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安全,以及链上的数据安全。尤其是在公开交易图谱可能暴露高价值目标的情况下,用户面临被黑客攻击、勒索甚至人身威胁的风险——这类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。
隐私增强技术(PETs)
隐私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,每种技术都针对特定的使用场景设计,但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:为终端用户提供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。
不同技术有各自的优势、权衡和采用程度。下面我们用非技术化的语言介绍几种主流的隐私增强技术(PETs)及其工作原理:
1、零知识证明(ZK)
顾名思义,零知识证明是一种可以证明某件事是真的,但不透露具体细节的技术。
这种机制涉及两个角色:证明者(Prover)负责证明某个陈述为真;验证者(Verifier)则在不接触底层数据的前提下确认其有效性。
ZK 是一种加密隐私增强技术,主要有两种形式:zkSNARKs(简洁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);zkSTARKs(可扩展透明零知识证明)
ZK 技术支持多种隐私应用场景,比如:保密交易(隐藏交易金额);资产证明(无需暴露地址或敏感数据);去中心化身份系统中的隐私验证;私密智能合约等
2、环签名 / 环保密交易(Ring Signatures / RingCT)
如果你听说过默认开启隐私保护的加密货币,那它们很可能使用了环签名技术。最典型的例子是 Monero,一种被称为恐龙级隐私币。
环签名的原理是:用户可以在一个群组中发起交易,但不会暴露具体签名者,从而通过混合交易来隐藏发送者身份。
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实现匿名性,让用户可以在链上交易而不必担心被某个 ZachXBT 式的链上侦探追踪。
也正因如此,Monero 面临了不少合规挑战,比如被交易所下架、遭遇监管压力等。相比之下,Zcash 提供了透明地址(t-address)和隐私地址(z-address)两种选项,交易所可以只支持透明交易,从而满足合规要求。
3、全同态加密(FHE)
如果你曾在高中偷偷传纸条,内容是只有朋友才能解读的加密字符,那你其实已经接触过 FHE 的基本概念。
FHE 是一种加密技术,允许在不解密数据的前提下进行计算。
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发送敏感数据,而不必担心验证者会看到具体内容。
虽然 FHE 更偏向隐私保护而非匿名性,但它是目前链上隐私最强大的技术之一。
4、可信执行环境(TEE)
如果你是 blocmates 的老读者,可能对 TEE 已经有所了解。我们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原理。
TEE 是一种基于硬件的隐私增强技术,它通过处理器或网络中的安全隔离区(enclave)来保护数据,并使用加密密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。
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智能手机上的人脸识别功能:
当你设置人脸识别时,设备会通过摄像头采集你的面部特征,并加密后传输到 TEE 中进行处理。原始数据不会以明文形式离开 TEE。在 TEE 内部,这些数据会被转换成数学模板,并安全地存储,用于后续身份验证。
5、多方安全计算(MPC)
在加密世界中,有些操作需要多人协作完成。MPC 就是专门为此设计的加密隐私技术。
比如,一个 AI 产品需要多个模型协同推理来优化结果;一个 DAO 想做治理决策但不希望暴露每个成员的投票;又或者一次链上拍卖活动,需要在不泄露出价的前提下完成竞价——这些都是 MPC 的典型应用场景。
MPC 允许多个参与方共同计算一个函数(比如签名交易、验证余额),但不会暴露各自的输入数据。

除了前面提到的隐私增强技术(PETs),还有一些其他方式,比如币混合器(coin mixers)、同态加密(homomorphic encryption)以及可组合隐私(composable privacy)。后者是将多种隐私工具组合使用,以实现更强的保护效果。
一些项目专注于直接构建基于这些加密技术的产品,另一些则致力于搭建底层隐私基础设施,为加密应用提供支持。
重点隐私基础设施项目
加密隐私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,并没有一种通用方案适用于所有场景。
这意味着,不同的项目或团队会聚焦于 PETs 的不同维度,针对特定应用和使用场景进行构建。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隐私基础设施项目:
1、Nillion
我们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 Nillion 的技术和应用场景,感兴趣的话可以深入了解。
简单来说,@nillion 的基础设施致力于为敏感数据去中心化信任机制。其核心技术盲计算机(Blind Computer)通过多种 PETs 实现数据安全,具体包括用于 NilDB 的多方安全计算(MPC)和用于 AI 推理(NilAI/NilCC)的可信执行环境(TEE)。
Nillion 也在其基础设施上开发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消费级应用,我们将在后文介绍。
2、Succinct
@SuccinctLabs 的空投可能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,也可能让一些人感到不满,但他们的技术确实值得关注。
Succinct Labs 推广零知识证明(ZK),其技术允许对任意软件进行证明。虽然这并非专注于隐私,但其核心产品——SP1 ZK 虚拟机——可以用于客户端隐私保护。
例如,Hibachi 就使用该技术实现了订单流的隐私处理:虽然中央运营方(Hibachi)仍可见数据,但外部观察者无法获取。
3、Zama
@zama_fhe 是 FHE(全同态加密)技术的领军者,专注于支持保密型应用。
Zama 构建了一个可与 Solidity 网络集成的保密区块链协议,支持隐私型 DEX 交易、保密借贷协议以及内建隐私的代币化应用。
4、Zcash
坦白说,Mert 通过成功唤醒@Zcash(ZEC),正在竞选年度 KOL。
Zcash 是加密隐私领域的 OG 项目之一,率先将 ZK 加密用于点对点保密支付。它使用 zkSNARKs 实现可选的隐私交易(shielded transactions)。
技术本身不复杂,但结合类似比特币的代币经济模型,使得 Zcash 在隐私重新成为焦点的当下再次受到关注,尤其是那些仍坚信密码朋克精神的人。
5、Monero
除了因其代币(XMR)而拥有信仰者社群外,@monero 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隐私技术项目。
Monero 通过三种加密技术实现完全交易隐私:
(1)环签名:将真实签名者与一组伪装签名者混合,隐藏发送者身份;
(2)隐匿地址:为每笔交易生成一次性地址,避免收款地址与钱包之间建立关联;
(3)环保密交易(RingCT):通过加密承诺和范围证明隐藏交易金额,同时确保输入等于输出,防止凭空造币。
与 Zcash 不同,Monero 的隐私是强制性的,没有可选屏蔽这种说法。这也导致它在合规方面面临巨大压力,许多中心化交易所因此将其下架。
6、Arcium
还记得我们说过,隐私不是一刀切的解决方案,尤其在基础设施层面?
@Arcium 就很好地理解了这一点。
Arcium 是一个多方计算网络,构建了多个协议。其中一个通用协议叫 Cerberus,采用了非常有趣的安全模型。
Cerberus 运行在非诚实多数信任模型下,具备作弊检测和可识别中止机制。意思是,只要有一个节点是诚实的,隐私就能得到保障。系统还能识别不诚实节点,将其踢出并进行惩罚。
这与大多数协议要求诚实多数(即超过 51% 节点诚实)形成鲜明对比。
另一个协议叫 Manticore,专为 AI 场景设计。虽然其安全假设不如 Cerberus 强,但它适用于有权限控制的环境,比如在可信环境中进行 AI 训练。
和 Nillion 一样,Arcium 也支持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消费级应用,我们将在下一部分介绍。
基于隐私基础设施构建的消费级项目
加密隐私的魅力之一在于,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抽象概念,更是可以被用户真实体验的产品。
我们不需要像开发者那样去操作底层代码,但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构建在隐私基础设施上的应用,感受它们带来的体验。
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消费级隐私应用:
1、Hibachi:隐私型合约交易
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让自己的持仓或爆仓记录被公开。
还记得 James Wynn 的事件吗?无论他是某个更大博弈中的棋子,还是确有其事,他因为在 Hyperliquid 上的持仓被公开而遭到围猎并被清算。这说明链上合约交易确实需要隐私保护。
@hibachi_xyz 正在用 Succinct 的 ZK 技术(SP1)和 Celestia 的数据可用性(DA)模块,打造一种融合链上与链下的新架构,在 Celestia 的 blob 上验证 CLOB(中心限价订单簿)。
作为隐私项目,Hibachi 还优化了执行速度,延迟仅为 5 毫秒。目前尚未发行代币,值得持续关注。
2、NilGPT:隐私优先的 AI 聊天机器人
说实话,AI 有时候确实让人有点不安……尤其是当它开始用我来称呼自己时。
但技术本身确实很酷,尤其是大家在 prompt 上玩出的各种花样。
不过,很多人在使用 AI 聊天机器人时容易过度分享,却忘了这些对话背后,是 ChatGPT、Gemini、Grok 等中心化系统的窥视之眼。
NilGPT 是一个由 Nillion 提供隐私基础设施支持的 AI 聊天机器人,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保护用户的对话隐私。用户可以放心地与 AI 互动,而不必担心自己的数据被第三方收集或分析。

这正是 @nilgpt_ 的定位——一个专注隐私保护的 AI 聊天机器人,构建在 Nillion 的保密计算基础设施之上,旨在保障用户对话和数据的安全,不收集、不暴露任何个人信息。
NilGPT 使用 Nillion 的盲计算层(Blind Compute Layer),在分布式节点之间加密并处理数据,确保没有任何单一实体能够访问明文输入或输出。
3、Railgun:链上的匿名护盾
如果你想在区块链上实现真正的匿名性,Railgun 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(低调地说,它还是 Vitalik 支持的隐私项目之一)。
@RAILGUN_Project 是一个基于零知识加密的链上隐私生态系统,构建为适用于以太坊兼容链的智能合约系统,支持在不牺牲安全性或可组合性的前提下进行私密交易和 DeFi 操作。
Railgun 完全去中心化,由 Railgun DAO 治理,使用 zk-SNARKs 技术在链上加密余额、交易和智能合约执行,目前支持 Ethereum、Polygon、BSC 和 Arbitrum 等链。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与传统的币混合器不同,Railgun 通过 ZK 加密实现完整匿名,同时还能无缝集成现有的 dApp 和流动性系统。
4、Privy Home:隐私友好的钱包管理中心
坦白说,Privy 可能是目前加密领域最接近产品-市场匹配的项目之一。
由 @privy_io 开发的 Privy Home 是一个安全的控制层和统一管理中心,用于在不同加密应用中管理嵌入式钱包。它为链上体验提供了基础钱包基础设施,帮助用户在多个应用中安全地管理身份和资产。
Privy 允许用户在一个平台上追踪、充值并管理来自多个应用的资产,采用密钥分片(key sharding)和可信执行环境(TEE)技术保障安全。
它提升了自托管体验和跨应用的互操作性,让钱包管理变得更流畅,同时避免将密钥暴露给应用本身。
5、Umbra:Solana 上的隐身模式
今年,Solana 成为了链上娱乐的主阵地——资金流动活跃,机会层出不穷。但随之而来的,是越来越多的关注、监控和对用户行为的审查。
这正是 @UmbraPrivacy 这样的产品变得重要的原因。
Umbra 是一个隐私协议,为 Solana 提供隐身模式,通过 Arcium 的保密网络实现链上私密转账,让用户在 Solana 上真正拥有财务隐私。
目前 Umbra 已上线私密转账功能,未来将继续构建更完整的 Solana 隐私 DeFi 中心,包括私密兑换、Solana-Zcash 跨链桥,以及供钱包和其他程序原生集成隐私功能的 SDK。
如果你是钱包观察者,可能会讨厌它;但如果你是真正参与链上游戏的人,Umbra 值得你期待。
6、Zashi App:Zcash 用户的隐私入口
如果你已经被红丸唤醒,开始认真考虑购买 $ZEC,那下一步就是下载并使用 @zashi_app。
Zashi 是由 Electric Coin Co.(ECC)开发的移动钱包,ECC 是 Zcash 于 2016 年的创始团队。Zashi 专为 Zcash 打造,聚焦于屏蔽式、隐私保护的交易体验。
它是一款自托管钱包,用户可以在不依赖中介、政府或企业的情况下自由发送、接收和使用 $ZEC,避免活动被追踪。
Zashi 默认启用屏蔽功能,利用 Zcash 的零知识加密技术,实现点对点支付的端到端隐私保护,是 Zcash 用户最便捷的入门工具。
说实话,我自己也下载了这个应用,界面非常简洁流畅,值得一试。
7、隐私不是附加项,而是加密的核心
传统系统的围墙正在收紧,而链上的迁移已经悄然展开。
虽然普及看起来缓慢,但从 0 到 1 总是最难的阶段,从 1 到 10 的跃迁会快得多。换句话说,随着进展继续,甚至你的奶奶都开始上链时,隐私,无论是她的还是你的,都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我们相信,隐私不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。它是基础,是必须被认真对待的核心价值。这也应该成为你在短期和长期内看待它的方式。
相关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,其中一些已经上线,并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它的可行性。
要保持同步,不妨关注这些集成方案,看看哪些能像 AWS 一样解决你的实际需求,或者至少让你在链上真正成为一个匿名用户。
如果历史可以作为参考,自由总有办法胜出。而在加密世界里,押注隐私,其实就是押注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