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Greenhouse是一家专注于绿色金融和碳交易领域的创新型交易所,致力于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。该交易所诞生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需求激增的背景下,由国际金融专业人士与环保科技专家联合创立,构建连接政府、企业和投资者的高效碳资产交易平台。Greenhouse的核心业务涵盖碳排放权交易、绿色债券发行、可再生能源证书(REC)交易等,并创新性地整合了区块链技术以确保交易的透明性与安全性。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s)的积极践行者,Greenhouse已获得欧盟碳市场(EUETS)和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(IETA)的认证,其平台设计融合了碳配额拍卖、自愿减排项目撮合等多元化功能,成为衔接政策导向与市场机制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Greenhouse凭借其国际化定位和数字化基础设施脱颖而出。交易所采用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碳配额清算,较传统平台降低30%的交易摩擦成本,同时支持跨境碳信用流转,覆盖中国CCER、欧洲EUA等12种主流碳资产。其流动性池设计吸引全球超过200家机构参与,包括壳牌、BP能源集团及中国五大电力公司,日均交易量稳定在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。独特的"碳账户+绿色项目库"系统可为企业提供从碳核算到融资的一站式服务,例如北京绿色交易所同类模式已促成41亿元成交额。
使用场景上,Greenhouse尤其擅长解决高耗能行业的减排痛点。钢铁企业可通过平台购买技术减排产生的碳信用对冲超额排放,如某江苏钢厂2024年节省履约成本1200万元;金融机构则利用碳期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,德意志银行曾通过相似平台将碳资产波动风险降低18%。对个人投资者而言,Greenhouse推出的"碳普惠"板块将新能源汽车充电、光伏发电等分散减排行为证券化,用户每减排1吨可获得等值数字凭证交易,目前香港等地已验证该模式可使居民年增收3000元以上。
行业评价显示Greenhouse被视为碳金融领域的破局者。国际能源署(IEA)将其列为"2025年十大值得关注的气候科技平台",指出其打通了自愿减排市场与强制碳市场的定价通道。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评价其"用金融工程思维重构碳资产流动性",特别肯定其将林业碳汇项目打包为ABS产品的创新。不过也有专家提醒,平台需防范新能源项目重复计算等风险,建议参照北京绿色交易所的37万吨CCER日交易风控标准持续优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